兒童保健 - 小兒推拿按摩, 小兒湯包, 天灸療法

小兒推拿按摩

我們選用其中對兒童腦病療效較好的穴位, 適用於家庭康復施用, 對腦病患兒有促進康復作用.

胸腹部穴位
一、腹
【位置】整個腹部。
【操作】腹部十法。包括推、摩、揉、振、按、挪、蕩、抄、擠碾、拿。
1. 以兩拇指從劍突起,分別朝兩邊推動,邊推邊從上向下移動,直到平臍為止,稱分推腹陰陽,操作100次左右。
2. 全掌摩腹,順時針與逆時針各摩5分鐘。
3. 以全掌,或掌根置於腹部揉3分鐘,頻率每分鐘120~160次。
4. 以單掌或雙掌重疊置於腹部,前臂強直性收縮,施以高頻率振顫,約1分鐘。
5. 以單掌或雙掌重疊,從上至下依次按壓腹部,手掌隨患兒呼吸而起伏。按壓3~5遍。
6.  雙手握拳,以拳背置於腹正中線兩側,先按壓,再內旋為挪腹法;從上至下為1遍,操作3~5遍。
7. 用雙手重?垂直於腹正中線,先以掌根將腹推向對側,再用指腹將其撥回,形若波浪蕩漾故名為蕩腹法,從上至下為1遍,操作3~5遍。
8. 以兩手手掌分別從兩側插入腰部之下,將腰部托起,左右晃動數下,後兩手同時向上拋腰部,3~5輕1重。1重時將腰部剛好拋離床面,讓其自由落下。操作1分鐘。名為抄腹法。
9. 一手伸開,置於腹部脂肪堆積處,另一手握拳置於伸開的手指旁,兩手同時相反方向旋轉,使脂肪在兩手之間受到擠壓。此法名擠碾腹,擠碾至局部發紅為度。
10. 一手食中無名與小指在腹一側,另一手拇指在腹的另一側,兩手同時各中部推進,並將腹部提起,謂之拿腹法。操作3~5遍。
【功效】調理脾胃與大小腸,攻補兼顧。
【應用】
1. 摩、揉、推腹部,力度相對較輕,可健脾胃,調大小腸,利於消化與吸收。廣泛用於脾虛所致之腹痛、厭食、消瘦、泄瀉等症。
2. 按、挪、蕩、擠碾、抄、拿腹部力度相對較重,長於消導、促排便,與傅統中醫瀉法同功。廣泛用於各種積滯內停、疳証、便秘、肥胖、腹脹、腹痛等屬實者。
3. 振腹既能導引元氣,補益脾胃,又能消導。
4. 腹部推拿推在腹部,卻對全身氣血均有調理作用。也用於虛勞、五遲五軟、驚厥、心悸、夜啼、汗証等的治療。許多方法,如摩腹、揉腹、振腹等法還是傳統的兒童保健要法。

頭面部穴位 一、天門 二、坎宮 三、太陽
  四、耳後高骨 五、囟門 六、印堂
  七、頰車 八、人中 九、廉泉
頸項部穴位 一、風府 二、啞門 三、風池
胸腹部穴位 一、腹    
腰背部穴位 一、脊    
捏法 【技術要領】 【臨床運用】 【注意事項】